
100 年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整点信号

世界本初子午线:格林威治天文台
当欧洲人出海探索世界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,他们需要足够数量和准确性的天文信息来帮助导航、制图和计时,包括如何测量经度。 这一需要导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 1675 年建立了格林威治天文台。
首都伦敦的格林威治被认为是世界本初子午线的所在地,为何被认为是“0点”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大约140年前。
地理课和书本上讨论经纬度时经常提到的格林威治区,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,它位于伦敦南部泰晤士河畔。
与英格兰许多地区一样,周围都是绿地和公园,让格林威治闻名于世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天文台,步行穿过格林威治公园即可到达。
虽然直到 19 世纪每个国家都根据太阳确定自己的时间概念,但随着同世纪末铁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,对全球时间和时钟概念的需求增加了。
1884年,来自25个国家的41名代表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,组织了“国际子午线会议”,试图做出决定世界时区的决定。 本次会议投票结果显示,格林威治以22票被确定为“0子午线”。
在投票中,圣多明各投了反对票,法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。 由此,“格林威治标准时间”,简称GMT,被确定为全世界使用的国际时区。
伦敦格林威治区之所以选择伦敦格林威治区而不是华盛顿、柏林和巴黎等城市的原因之一是,在投票前进行世界海上贸易的水手中有超过70%使用格林威治时区。
格林威治子午线不仅仅穿过英格兰。 “东经0”途经法国、西班牙、阿尔及利亚、布基纳法索和加纳等国家,将世界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。
伦敦的这个“假想经度”不仅有助于在世界各地寻找方向,而且两个经度之间4分钟的时差决定了世界上的“国际时区”。
BBC 广播四台新闻播报前仍会发出六声蜂鸣声
弗兰克·沃森·戴森 (Frank Watson Dyson) 爵士于 1910 年至 1933 年担任格林威治天文台皇家天文学家兼天文台台长,他发明了以电子方式发出的六声短促的蜂鸣声,用于指示过去一天中的确切时间,后来被称为“BBC 点”。
1923 年,戴森联系了 BBC 创始人兼首任总干事约翰·里斯 (John Reith) 爵士,里斯要求向公众提供时间信号。 1924 年 2 月 5 日,BBC 广播电台首次广播了格林威治天文台发出的六声电子嘟嘟声。
总共听到六声蜂鸣声,间隔一秒。 最后一个是最长的,表示即将到来的一小时的开始。
这些被称为蜂鸣声,每秒发出一次,即整点前五秒,一些广播电台在倒计时每小时新闻时会播放这种蜂鸣声。
该声音最初由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两个时钟发出,自 1990 年以来一直由 BBC 内部制作。 BBC 广播 4 台新闻播报前仍会播放此音频。 发出声音的时钟今天保存在格林威治天文台。
每天都有很多人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