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罗马尼亚选举:反亨加利亚候选人首轮胜出

在罗马尼亚的总统选举中,第二轮的比赛将于5月18日举行,这场选举将考验罗马尼亚人联盟(AUR)领导人乔治·西蒙(George Simion)与布加勒斯特的独立市长尼克·丹(Nicuș Dan)之间的实力对决。在第一轮投票中,西蒙以40.96%的得票率位居第一,丹则以20.99%紧随其后。社会民主党、民族自由主义者以及罗马尼亚匈牙利人民主联盟(RMDSZ)的候选人克林·安东尼库(Crin Antonescu)获得20.07%的选票,而独立竞选的维克多·庞塔(Victor Ponta)吸引了13.05%的选民支持,进步的拯救罗马尼亚联盟党(USR)的埃琳娜·拉斯科尼(Elena Lasconi)则未能进入第二轮,得票率为2.68%。
丹在周日晚表示,第二轮的竞选将面临挑战,这不仅是个人之间的较量,更是反西方与亲西方力量之间的较争。值得一提的是,西蒙在大量的罗马尼亚侨民投票中获得了60%的支持,而这些投票主要来自海外。
尽管安东尼库和拉斯科尼没有公开表态支持丹,但庞塔则对第二轮的候选人保持了模糊态度。匈牙利新党主席亨诺尔·凯莱门(Hunor Kelemen)在Kossuth广播中呼吁支持丹,并强调了亲西方候选人面临的困难。他指出,如果丹无法赢得被击败候选人的选票,对于匈牙利社群和国家来说都是潜在的危险。
当被问及欧盟可能的回应时,凯莱门表示,欧盟不会解决罗马尼亚的经济问题,也不会对少数民族施加实质性影响,这引发了对罗马尼亚匈牙利政治代表的深思。
此外,凯莱门还指出,丹在意识形态上接近进步阵营,但强调了他在地方政治中的丰富经验。
此次选举中的反对者不仅指责RMDSZ与罗马尼亚政党过于密切合作,还质疑其在政策上的独立性。这种政治上的摇摆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,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局势,但也不能忽视履行国家道义责任。
总而言之,罗马尼亚即将迎来的总统选举将是对国家未来方向的重大选择,各方的竞争与博弈引发广泛关注。